紘睿站長素食學

想開心地、自在地吃素嗎? 想成為一個令人羨慕想追隨你吃素的素食者嗎? 這在裡與你分享 為何吃素、正確吃素、如何處理吃素所面臨的疑難雜症。

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

東京食素!美味蔬食餐廳47選 的出版因緣

沒有留言

東京食素!美味蔬食餐廳47選 ::素易購(素食購物網) MALL.SUIIS::
山崎先生,一位說著帶點京片子口音,來自日本的年輕人。前年(2017)開始一個人來台灣拜訪幾個素食團體,希望學習台灣的素食經驗,帶回日本,在東京奧運的盛會裡,讓來自各國的素食友人,能夠在日本方便找到素食。

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說吃素太沉重,那就少吃肉吧!

1 則留言

1

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有相同的經驗?剛吃素的時候,對素食有好多很棒的體會,心裡非常期盼所有人也都跟我一樣,於是很用力地到處勸人吃素......如果你也曾經這樣過,想必就會知道下場 ~~~很慘!

沒錯,漸漸地,朋友視你為洪水猛獸,離你遠遠的,心裡想:「千萬別跟著傢伙提到素食,否則又要被他說教了......」

我也曾經這樣過,後來我覺察到自己太咄咄逼人,也太自己為是了。我們認為的好,對朋友來說,只有壓力沒有喜悅。後來,我學會換個方式說。如果想勸朋友吃素,我就不再說【吃素】這兩個字,而是改【少吃點肉吧!】說也奇怪,朋友反倒能夠接受,甚至還會對我感嘆的說:「對呀,最近真的該吃清淡些!」

其實,勸朋友吃素,即使對方答應,也不可能馬上轉變,而且他在練習吃素過程中,他自己壓力也很大,畢竟對素食了解不夠,一下子聽說飲料有葷不能吃,一下子又聽說糖果有動物成分不能喝,害怕吃到不是素食的東西,往往動輒得咎,搞得不知道該吃甚麼好。

但是,換成請他少吃肉,先不去在意吃進去是否符合真正的素食,少了硬梆梆的規則,他反倒很容易執行,而且還會跟我炫耀說他今天只有喝到肉湯,一塊肉都沒碰。我會趁機鼓勵他,下次再繼續挑戰肉湯改成蔬菜湯,如何?他也樂得接受挑戰,直說好呀!
看到他這麼開心被我「騙」吃素,我也替他感到高興。其實,換個說詞,【少吃點肉】,絕對比【改吃素吧!】來的容易達成相同的目標!

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

植物肉公司為何鎖定愛吃肉的客群,而不是素食者?

沒有留言

1
Impossible Food 的素漢堡肉

最近有篇文章提到市面上幾家植物肉公司不把目標族群放在素食者,卻賣給愛吃肉的人,這篇文章可略過上半部,直接看下半部植物肉的段落即可。

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:素肉的目標顧客通常會是以素食者為主。但Beyond Meat的創辦人 Ethan Brown 說,他要賣的素肉對象其實不是素食者,而是想吃肉的人。Impossible Food 的創辦人 Patrick Brown 也說:「如果只是純素或一般素食者購買我們的漢堡肉,我們得到的是零分。越愛吃肉的人,才越是我們的目標顧客。」
雖然乍聽之下,有點本末倒置,做素食目標客群,不就是素食者嗎?怎麼會是愛吃肉的人?

但是,我認為這才是對的方向!

原因如下:
1. 非素食者市場比素食者市場大,即使現在素食主義在世界各地非常風行,但整體比例上,仍非大多數。如果能拿下大部分的市場,素食者自然也會靠攏。
2. 可避開素食者對於吃「肉」的道德意識形態,有部分素食者(甚至非素食者)對於吃「假肉」存有負面的觀感,與其說服這些人這款植物肉有別以往,倒不如直接避開。
3. 避開宗教、素食主義的標籤,尋求最大公約數。如果主力放在素食者,對於非素食者而言,這不過是另一款的素肉,專門做給宗教人士、素食者吃的,不干他的事。而且搞不好還會被其他朋友貼上標籤而排斥。但一旦把主力放在非素食者上,會給他們一種「專做給我們的新潮食物」、「酷喔!改吃健康一點的植物肉也不賴」的感受,無論是基於嘗鮮、或是健康、環保等議題,都容易入門。

無論是行銷策略上的考量,抑或挑戰仿肉行業的榮耀聖盃的因素。這幾款仿真植物肉確實為整個植物肉產業帶來極大的信心,也掀起市場上爭相推出植物肉的風潮。

這個現象就是我以前所強調的,推廣素食如果能讓人口數超大的非素食者,能夠轉成偶而吃素的「彈性素食者」光形成的產業價值,就可以幫助很多企業持續研發素食相關產品,更可帶動整個消費風向,從肉食走向蔬食。

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在素食者,相信是不太容易帶來這般的改變的!

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
我對「彈性素食」的看法

沒有留言

0

有人問我對於「彈性素食」者的看法,這算不算吃素?該不該支持這樣的飲食?

我先總結幾個彈性素食的好處:

  • 降低葷素者對立心態,形成良性溝通
  • 學習吃素進入門檻低,提高嚐試意願,漸低吃素挫折度。
  • 由行為改變心理感受,先別想,做就對了。
  • 擴大素食產業市場,讓更多廠商願意投入研發素食,讓素食更普及。

以吃全素的眼光來看,他可能認為吃全素最乾淨、最環保,設定為100分,但你不可能要求到所有人吃全素(雖然這也是我心中的終極目標),或是吃到生機那麼好的素食,不太可能。

如果我們先跳脫素食與非素食的二分法,假設把每一個人都當素食者來看,就以每天飲食的內容來當標準,吃到完全無動物性成分的為100分,吃到摻雜奶蛋或吃五辛素的為7、80分,吃到鍋邊素的是60分,那有吃肉的是2、30分,即使有吃到肉,我還是稱他們是某類的素食者,因為這是肉與菜的比例問題。

如果用上述這種樂觀的心態來看,「彈性素食」至少不是個位數分數,所以先不要用嚴厲的眼光來批判,非得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是合格的素食者,因為如果做不到時,他寧可放棄嘗試吃素,於是我們就讓一個好不容易萌芽的素食種子給弄死了。

我們可以要求自己,但不能用要求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要做到,何況我們如果說,吃全素才叫素食,吃的摻有蛋奶的就不叫素食,這樣只會讓人起反感的,且不容易接受,一個剛開始想學吃素的人,如果發現這條路規矩這麼多,食物的陷阱也這麼多,吃到後來一點都不快樂,自己好像達不到那個境界,與其這樣,倒不如放棄好了。

因此,我認為「彈性素食」是給還沒有認真更往前走的「素食者」一個方便進入的法門,當他開始減少肉類飲食之後,發覺其實這樣並不難,也不會對他生活社交造成多大的困難,就會願意繼續嘗試下去。吃著吃著,漸漸就會對於素食有興趣更深入的了解,於是學習越多,對素食越有概念,肉類也越來越少吃,有一天發現,其實整天吃素還挺不錯的,就這樣下去吧!

而且因為「彈性素食」者的增加,讓素食產業的市場變大了,於是更多廠商、餐廳願意開發更多的素食,所以「彈性素食」到底好不好?我認為挺好的!
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正妹素食廚師遭強逼煮肉的思索

1 則留言
2

事件概要:
謝霆鋒主持的美食比賽節目,節目中包含謝霆鋒在內的三位評審,要求一名來自紐約的素食廚師現場烹煮肉類葷食,否則就必須棄賽,逼得已經16年沒有煮過肉的女主廚,連說3次「不可能」後就轉身離場,場面超級尷尬。

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

劉德華開心談吃素

沒有留言

1


看了這段影片,就更能明白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!

或許有人說,劉德華不是吃素嗎?

在外用餐怎麼可以吃肉,而不堅持自己的信念?

我所看到的是, 雖然劉德華說在外就隨朋友決定。 其實,這是他的貼心,給人一種溫厚的彈性。

試想,如果你是他的朋友,要招待他的廠商,怎可能準備葷食給他?

就如他影片前段提到,別人即使大魚大肉,他自己開心顧自吃著吃著香蕉,別人以為苦,他卻吃得開心自在。

所以我猜,雖然他跟別人說隨你們安排餐點,但一來應該不會有那麼不懂禮貌的人故意幫他準備大魚大肉,二來,今天即使真的準備葷食,他也不見得會吃。

以他的身分地位,若在飲食上處處挑剔別人、讓人不方便,我想這不會是他的作風。

這份處處為人著想的體貼,這也是我非常欣賞他的主因,也是我認為素食者該保有的那份真正的「慈悲」。

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

為什麼素食賣得比較貴?

5 則留言

1

談到素食,總有幾個萬年不變的老問題,其中一個就是「為什麼素食好像比較貴?
這個問題很有意思,因為不只沒吃素的朋友這樣覺得,就連已經吃素的朋友也會這麼說。

素食便宜就會令人吃素?

2 則留言

真的是這樣嗎?世界有這麼單純就好了

20170824

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

推廣素食窒礙難行的原因

沒有留言

8

你或許會有這樣的經驗,當我們好心的告訴對方,吃素的好處、吃素的原因,但卻惹來對方的冷嘲熱諷。

其實,對於非素者的踢館,我想,若我們一貫的秉持著對動物關懷的「慈悲心」,基本上反倒會覺得他們是可憐的。

因為他們不想知道有更好的飲食讓自己變得更健康,而讓自己不斷的傷害著自己的身體,也傷害著自己的靈性。

面對如此的情況,我們怎能還有辦法繼續苛責下去?

其實,對方無法接受我們分享的素食觀,有大半的原因是我們自身的關係,潛意識裡我們把非素食者當成對立者,所以他們自然而然也會把我們當成對立者。

我們推廣素食的時候,也要反問自己,是否有「我尊他卑」的素食情結?是否有得理不饒人的尖銳?是否缺少接納他人意見的尊重?

對方若是紅色,我們想得到粉紅色的結果,不是要對方顏色變淡,而是把我們自己便白色,兩者混合,就會得到粉紅色了;如果我們想得到橘色,也不是要求對方從紅色轉呈橘色,而是我們就讓自己變成黃色,於是就會得到橘色。

推廣之路滯礙難行,有時其實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。

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如何生氣後不會做傻事

2 則留言

4

喜怒哀樂人之常情,這也是人之所以是人的原因。而其中怒氣,應該是相對於其他情緒裡,多數人認為比較負面的。

說到發脾氣這件事,我覺察到發脾氣的引爆點,通常是對方的反應與我們期待不同,於是我們感到沮喪,感到不解、感到挫折、感到對事件失去掌控。 因此開始對這些現象開始生氣,而這些情緒得要有個對象來宣洩,於是就會把脾氣發在某個人身上。

人無法拒絕事情的發生,但可以時時觀察到自己的情緒如何,也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注意:「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?」

那麼覺察到生氣了,又該怎麼辦呢?

我先跟各位講個故事:

有一個青年各方面都不錯,只是特別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。他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,但就是改不了,於是他便去求一位高僧,解決自己煩惱的問題。

高僧聽了青年的敘述之後,一言不發地帶他到一座禪房中,讓他坐在裡面,突然把門鎖起來自己離開。

青年氣得跳腳大罵,罵得口乾舌燥,高僧也不理會。後來青年轉為哀求,但高僧仍不理會他。青年無奈,終於沉默了。聽到禪房沒有聲音,高僧來到門口,問他:「年輕人,你還在生氣嗎?」

青年說:「我只為自己生氣,我怎麼會來到這地方受這份罪啊,早知道不如不來找你!」

「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呢?看來你還沒靜下來啊!」高僧說完,拂袖而去。

過了一會兒,高僧又問他:「現在還生氣嗎?」

「我不生氣了,生氣也沒甚麼辦法。」青年說

「如此看來,你的氣並未消失,還是埋在心裡,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,還不行。」高僧又離開了。

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的時候,青年告訴他:「我已經不生氣了,因為根本不值得生氣。」

「你現在還知道值不值得,這說明你心中還在衡量著,還是有氣。」高僧笑道

當夕陽即將西下的時候,青年問高僧:「大師,到底甚麼是氣啊?你告訴我吧!」於是,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在地。青年思索良久,突然頓悟,立即叩謝而去。

※※※※※

什麼是氣呢?

氣,就是別人吐出來,而你卻把它吸到自己口裡的那種東西,你吞下就會反胃,你不吸,它便會自然地消散。

換句話說,氣就是用別人的過錯來逞罰自己的愚蠢行為。

當代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曾說:「是我選擇了生氣」

換句話說,我們對於生氣這件事並非沒有辦法,而是我們打算如何選擇?

選擇生氣,發洩自己對人事物的不滿,是條容易的路,過程中似乎爽快,但後果通常都是慘不忍賭。

選擇解決問題,要在情緒一來的當下懸崖勒馬,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拉住自己的心猿意馬確實不容易。

但有個比較容易的方法,可以跟你分享:【想想你的目的是什麼?】

透過回頭想想自己目的是什麼的過程,可以讓我們回到意識層面來思考,不會落入無意識的反應中,能有效避開情緒的影響,更能做出更好的選擇!

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

行善是對自己的期許,而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

沒有留言
1

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

放下對未來的恐懼,才能輕鬆面對現在

沒有留言

1

一個賣瓷碗的老人,走著走著,踢到石頭一個失衡,摔破了一個碗,於是他從此帶著一把掃把沿途看有沒有石頭,要把石頭掃掉避免自己跌倒。

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

乘載一甲子人情味的拌飯醬

沒有留言


早在四年前,我們就知道有這個產品,這原本就是一家餐廳老闆的招牌料理,後來因為客人的詢問度爆表,所以老闆索性把它產品化,變成罐裝的拌飯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