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有人問你:「你吃素嗎?」你會怎麼回答?
或許你會簡單地說:「是的,我吃素。」
也可能會進一步補充:「我吃蛋奶素」、「我是vegan」或其他。這樣的回答沒有對錯,卻讓我們不禁思考:這樣的分類是否讓素食者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了?
素食分類的初衷:方便選擇,不是製造分裂
早在 2008 年推動素食分類時,目的是希望透過明確的素食標示,讓每個人能更輕鬆地分辨食品的成分,選擇適合自己的素食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分類卻漸漸被應用在人身上,無形中為人們貼上了標籤。
這些標籤,將素食者分成「全素」、「奶素」、「蛋奶素」、「植物五辛素」等小群體。結果不僅讓素食族群分化,甚至造成了彼此的隔閡與對立。一些人因素食的種類爭論不休,甚至認為「只有我的素食方式才是正確的」。這樣的情況,偏離了當初推動素食分類的初衷,也不是我們樂見的結果。
我們都是夥伴,不分彼此
在我的心中,每個人都是素食者,差別只是「吃素的比例不同」。當我們以更包容的視角看待素食,不去刻意分群與對立,每個人都會成為彼此的夥伴。我們不需要強調立場的不同,而是應該攜手合作,一起為素食的未來努力。
無論你是因宗教信仰、愛護動物、環保意識或健康因素而吃素;無論你是每天吃素、一餐吃素,甚至只能從餐桌挑菜吃,我都為你的努力喝采。因為素食不是一種標準,也不是一種固定模式,而是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生活的實踐。
接納每一種素食,尊重每一個選擇
素食的核心價值在於包容與理解。沒有所謂「正確的素食」或「標準的素食」,也沒有必要強調「我的素食才是真正的素食」。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每個人對素食的看法,尊重彼此的選擇,並共同推動素食文化的發展。
你用你的方式實踐素食,我用我的方式努力,我們都是素食的夥伴。一起攜手前行,才能讓素食的世界更加美好。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